【资料图】
□刘一昂 (吉林大学)
近日,日本启动辅导核污染水排海事件引起全球关注,受此影响,我国多地出现跟风“囤盐”的浪潮,甚至还有部分有心者恶意囤货,试图炒高食盐价格。对此,中盐集团发布声明称食盐储备供应充足,请社会各界理性消费,不要盲目抢购。此外,多地发布关于食用盐市场价格行为提醒告诫书,规范食用盐市场价格。
对大量抢购、囤积食盐的“剧情”,大家是不是有些“熟悉”?事实上,这不是“抢盐潮”第一次发生,早在2003年非典时期,就曾上演过类似的场景,也因此有网友调侃道“十年前屯的盐吃完了吗”。可以看到,从非典“抢盐”,到新冠肺炎疫情“抢药”,再到本次“抢盐潮”,每当有公共危机事件爆发,总会有别有用心者被“利益”蒙蔽,将部分生活必需品当作个人谋取“暴利”的工具,这种违反公序良俗的行为,必须受到惩处。
一个需要明确的事实是,根据公开数据,国人食用海盐的比例较小,我国食用盐使用原料有海盐、井矿盐和湖盐,其构成比例分别为22%、61%、17%,海盐只是众多食用盐的一个来源,至于日本核污染水排海是否会影响我国的海盐,还有待国家部门进一步的检测。与此同时,从2017年到2021年,我国食盐产量整体上呈现增长态势,处于供需平衡状态。当下,中国盐业集团等公司正在加班加点生产、配送,全力以赴保障市场供应。因而,公众“跟风囤盐”大可不必,按需理性购买即可。
当然,对于部分民众“抢盐”的行为,不必挖苦,也不必自责。要看到,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原因,每当爆发公共危机事件,公众出于恐惧害怕和不安全的心理,很容易偏听偏信,出现盲目从众的行为。加之,“囤盐热”的背后,还有一股歪风邪气作祟,在不少直播间和微信群,都有人散播诸如“国内海盐会被污染”“马上就没盐吃了”之类毫无事实根据的谣言。这些“背后推手”在“灾难财”的驱动下,炮制出各种谣言,渲染恐慌情绪,这样的行径,只会带偏舆论的关注点,给政府正常工作的开展“添堵”。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少数商家打着“吃碘盐防辐射”的旗号,借机倾销囤积已久的产品,甚至还有人推出各种各样的“防辐射产品”,借机收割利益。殊不知,这样恶劣的行为,不仅触犯了法律红线,带来社会恐慌和盐业资源的浪费,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食盐价格上涨,给民众的正常生活造成不便,最终对整个盐业市场的正常秩序带来“破坏性”打击。
对此,有关部门一方面要成立调查组,严厉打击恶意囤积、倾销食用盐等必需品的行为,坚决对发“灾难财”的“生意经”说“不”,维护好正常的市场秩序,同时也要积极协调,加大对相关商品的储备和投放,尽可能满足公众的日常消费需求。另一方面,政府也要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能力,及时向公众阐明真相,回应社会关切,让真相走在“谣言”前面,让其“不攻自破。
另外,对媒体来说要时刻铭记“为人民发声”的责任感,积极传播真相,用“事实”扯下“谣言”的面具,打消民众的恐慌和焦虑,稳定社会的正常秩序。与此同时,公众也要充满“自信”,相信国家的强大生产力、市场协调力和高效组织力,在面对各种“谣言”时多一些理性思考,少一些盲目跟从,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和判断能力,让这股歪风邪气“无处可骗”。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