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难题的手术,一般会叫我上手术台。”6月19日上午9点,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术室中,今年91岁的“医学常青树”彭淑牖教授的身影出现在手术台上无影灯下。
荣誉等身的彭淑牖教授从医从教已长达60余载,仍坚守在临床一线。“上手术台也有带教的作用,告诉学生们要敢创新。”彭淑牖教授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这场手术并不简单。
(资料图片)
6月19日,彭淑牖教授在手术台上进行手术。受访者供图
在临床一线中教学,遇到问题要创新
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肝癌手术是复杂的外科手术之一,也是彭教授擅长领域。6月19日,一位患者被推进手术台进行肝癌手术,这位患者在3年前就做过肝癌左半部切除术,如今又出现了新病灶,需要再一次进行肝癌切除术,由于肝脏的情况复杂,这样的手术具有风险。
彭教授告诉记者,对于拿不准的手术,他的学生会请他操刀,让他把关。在手术中,这位患者新病灶紧挨着原来的手术病灶,粘连的很近,旁边紧挨着十二指肠,如果手术稍有不慎,会伤害紧邻的肠道,甚至肝蒂都无法与下腔静脉分开,只好将下腔静脉连同肝蒂一同阻断。
“于是,我用肠钳将两部分阻断,实现少流血的效果。这些在教课书上是没有的,需要当下的一个创新。”彭教授说,之所以一直坚持做手术,就是为了在实际病例中,告诉学生要创新,面对手术的难题要动脑筋想办法。
医生要对患者负责,3个小时手术不觉累
除了广泛粘连的问题外,这位患者很特别,他肝肿瘤质地和肝脏质地相同,单凭手感无法分辨肝癌病灶。“大部分肝癌患者肿瘤比较硬一摸就摸出来,很好切除。”彭教授说,但这个患者凭以往经验,无法判断肝癌病灶。
于是,彭教授在手术台上反复对照B超和CT,“正面看看、侧面看看”最终确定新的肿瘤位置,医生团队进行了精准的切除,花了3个多小时,手术成功。
“要对患者负责,对于肝癌患者要完整切除病灶。”对于彭教授而言,3个小时的手术并不觉疲累,只要患者需要,他会一直坚守在手术台上。
对于医者而言,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还要有对患者负责的仁心。如今已经91岁高龄的彭教授每周仍会有1-2台手术,“只要学生们需要,我就会为他们站台。”
彭淑牖教授言传身教带出来一支医技精湛、医者仁心的“彭家军”, 67位学生当中有26 位博导、4 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彭教授说:“我能做的有限了,只有让‘彭家军’保持不断创新,解决更多医学难题,才能挽救更多人生命。”
责编:李欣
主编:邱越
校对:李益萌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