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独家】明眼观潮丨从巴菲特不买豪宅说开去:鼓励基民长期投资要从基金经理自己开始

2023-05-24 14:52:28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日前在奥马哈召开的巴菲特股东大会再度吸引全球投资者的目光,而巴菲特的住宅也成了“打卡”留念的网红点。作为全球顶尖富豪,巴菲特在位于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Omaha)市区的一座五居室住宅中已经生活了65年,自从他在1958年以31500美元的价格购买了该住宅,就再也没有搬家过。

耐人寻味的是,就在巴菲特股东大会召开前不久,网络上一则女明星基金经理斥资1.7亿元买下上海390平米大平层豪宅消息引发热议,虽然传闻中的两位当事人都予以了否认,但“基民亏钱,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赚钱”的争议至今未能平息,特别是个别在高点规模暴增的网红基金让基民们损失惨重。

投资圈的名著《客户的游艇在哪里》(巴菲特曾评价“最有趣的一本投资书”)刻画过这样的华尔街故事:一名观光客去纽约参观,导游介绍停在港湾里的都是金融家和证券中介们的豪华游艇,观光客发出天问:那客户的游艇又在哪里呢?这一幕和现状又是何其相似,基金公司一直高呼要“长期投资”,但基民们的爆亏却不影响基金公司大赚管理费和基金经理薪酬水涨船高。笔者建言,要鼓励基民长期持有,基金管理人要和基金持有人“同甘共苦”,建立“共赢机制”,其中的可行之道是,对基金经理持有名下管理的基金份额要公开披露,增加薪酬投资所管理基金产品的比例。


(相关资料图)

巴菲特的“失败投资”

在美国奥马哈市中心外围,有座面积约600平方米的普通房子,这就是股神巴菲特的居所,自从他在1958年买下,迄今已经居住了65年。巴菲特在2010年致股东的信中称,这是他所做的“第三好”的投资(排在前面的是:两个结婚戒指)。

但从实际收益来看,这可能是巴菲特投资生涯中一笔“非常失败”的投资。在2023年致股东的信中,披露了这样一组数据:1965-2022年,巴菲特的投资平台伯克希尔公司每股市值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9.8%(同期标普500指数为9.5%);1964-2022年伯克希尔的市值增长率是令人吃惊的3787464%,差不多3.8万倍,而标普500指数同期涨幅为24708%,即超过247倍。对比之下,他在1958年以31500美元的购买了的住宅(以今天的美元计算约为33万美元),目前的评估价约为120万美元,累计涨幅为40倍。如果当年这笔钱不买房而是投在伯克希尔(1962年巴菲特以每股约8美元买入,最新价已超过5万美元),现在价值接近20亿美元,是房价的1600多倍!当然,这只是一个玩笑。曾经做过世界首富的巴菲特,为什么一直住在一个普通房子,过着和身份不匹配的节俭生活,就是因为把钱放在伯克希尔的回报要划算的多。

虽然伯克希尔的股价并非每年都能跑赢美国标普500指数,但人们热爱并很少诟病巴菲特,因为除了他高超的财技,更重要的是他真诚的人品,把自己绝大部分身家都放在伯克希尔并长期持有,个人的财富虽然庞大但是非常透明,和股东的利益高度一致。

基金经理们的钱去哪里了

说回买房,不久前一则“女明星基金经理买豪宅”的新闻引发了热议。传闻称,某位明星女基金经理耗资1.7亿元购买了上海翠湖四期390平米大平层豪宅,单价接近44万一平米。传闻的女主角是知名私募基金半夏投资创始人李蓓女士和有“医药女神”之称的中欧基金明星基金经理葛兰女士,随后两人都在朋友圈里进行了澄清。基金经理买房是个人自由也没有披露名下房产的义务,引发热议的起因还是基金经理薪酬和投资行为的不透明以及和基民利益不一致导致的矛盾心态。

作为高收入群体和投资高手,基金经理们的钱去了哪里?有多少钱申购了自己所管理的基金产品?这也是很多持有人关心的话题,但遗憾的是,相关信息并不透明。按照现行规定,基金年报和中报披露基金经理持有所管理基金的份额,但只披露区间值,不披露具体值,同时期间申购赎回的信息也不需要披露,基金经理的薪酬也不需要披露。

我们以葛兰所管理的旗舰基金中欧医疗健康为例,2022年年报披露,基金总规模(包括A类和C类,下同)为641亿元,份额约为275亿份,该基金2022年净值跌幅超过23%,基金资产累计亏损超过190亿元。当期基金管理费收入为9.83亿元(其中支付给渠道的销售服务费为4.05亿元,支付给托管机构的费用为1.64亿元)。作为基金经理的葛兰,持有的份额为“50万-100万份”,中欧基金公司高管和投研部门负责人持有的份额也为“50万-100万份”,中欧基金公司全体员工持有该基金的份额约466万份,占比也只有0.02%。从公开数据,中欧基金全体员工持有上述基金的损失约为300多万元,葛兰个人损失约为30万-70万元之间,相比较基金亏损和管理费收入,可以说是微乎其微了。

我们再来看看基金经理买房的“反例”。根据公开报道,明星基金经理丘栋荣从汇丰晋信转战中庚后,2018年11月他担纲第一只产品——中庚价值领航发行,当时在上海还没有房子的丘栋荣表示,买房不如投资股票,也拿出大部分积蓄认购1000万自己的基金。截至今年5月19日该基金累计净值为2.28元,收益率达到128%,如果不考虑杠杆因素的话,大大跑赢了房价涨幅。随后他又多次申购和追加所管理的基金产品,除了今年发行的产品略有浮亏外,管理期限在2年以上的产品均有较好收益。

还有一个例子,睿远均衡价值三年持有期混合基金发行期间,基金经理赵枫自己认购了3000万元,并且锁定4年,这也是有统计以来最大手笔的一次性自购。截至今年5月19日,基金净值为1.30元,浮盈900万元,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为-1.38%。

当然,基金经理也是普通人,赚钱买房买豪宅也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基金经理自购的产品也并非就一定有超额收益。但敢于大手笔自购旗下产品的基金经理,一方面说明过往有较高的投资水平,才有较高的原始积累拿来自购,另一方面也说明对自己管理产品未来有信心,愿意跟持有人真正“坐同一条船”。

基金经理“持仓”管理产品不妨更透明

对比之下,上市公司高管持有的公司股票数量和薪酬都要公开披露,公司高管减持股票也需要预先发布披露信息。据了解,上述披露要求差异的原因,一是因为利益相关度不同,因此监管部门对于披露的要求精细度不同;二是为了保护基金经理的隐私,同时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争议和负面影响。

但值得商榷的是,从利益角度来看,不少基金的规模已经大大超过了上市公司的市值,作为管理者的基金经理对基金收益的影响力也超过一名高管对上市公司经营的影响力;从隐私角度来看,上市公司高管持股市值是千万级甚至亿级也很常见,超过一般基金经理持有旗下产品金额的规模。

国内不少基金公司的公司宗旨里,都有“信任”“长期”等关键词,从实践来看,基金也确实值得长期投资。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10日,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自2003年12月31日基日以来,累计回报率为881.82%,年化回报率为12.93%,按照这个年化收益率,还是非常优秀的。但“基金公司赚钱,基金不赚钱”和“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依然是较普遍的现象。对此,过往我们多归咎于基民自身投资心态不成熟,但客观因素也不容忽视。

数据来源:Wind,金鹰基金

对基金公司而言,管理费为主的商业模式决定了规模为先,基金公司作为基金产品的提供商,决定了产品发行的数量、种类、节奏和产品设计,在市场高点大量发行新产品、发行估值过高的行业主题产品等行为有利于基金公司的利益,但结果导致投资者回报不佳,同时销售渠道“卖方代理”的商业模式使其与基金公司利益绑定,从而出现如引导投资者频繁交易、推销高佣金产品等现象。

要解决基金公司和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困局,要基民坚持长期投资的行为,必须要让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和基民的利益进行捆绑,增强基民愿意长期投资的信心:一是要学习巴菲特,配合基金公司薪酬制度改革优化,鼓励基金经理增加投资所管理基金产品的规模,同时借鉴上市公司的信披制度,让基金经理的“持仓”更加透明;二是改变激励机制加快基金投顾的推广,从向客户销售产品到向客户提供资产配置和投资建议,引导基民将正确的理念和知识变成惯性的行为,真正把保护客户的资产落到实处。

中国证监会在2019年推出了基金投顾试点,在传统的佣金模式之外,尝试将基金公司、基金投资顾问和个人投资者的利益更好地绑定在一起。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基金投顾业务规模资产为1200亿元,与2022年底我国公募基金保有26万亿元的规模相比,市场渗透率依然处于较低水平。据了解,监管正酝酿基金投顾业务从试点到全面铺开,这值得期待。

关键词:

相关新闻